在和Uber开始厮杀时,滴滴遇到的问题是:Uber靠打车补贴做市场,而在中国市场,滴滴的体量是Uber的5倍,如果单纯采取防御策略,要付出对手5倍的成本。滴滴把Uber比作一只章鱼,它的脑袋和身子在美国,触角伸向全世界。
Uber那时在美国顺风顺水,虽然有一个本土竞争对手Lyft,但是Lyft当时被外界唤做扶不起的阿斗,Uber在美国等于没有对手。滴滴天使投资人王刚聊起这段历史时说,当时怎么做都被动,无论滴滴在中国市场掀多大浪,都威胁不到Uber,因为Uber真正的造血能力在美国,中国只是它比较关注的市场之一而已。
为改变这种不对等关系,滴滴采取合纵连横策略,一方面,斥资一亿美元,支持Uber的对手Lyft,在美国点燃战火,并一举推动Lyft生生啃下近25%的美国市场份额,严重削弱了 Uber的江湖势能;另一方面,滴滴针对Uber的全球扩张,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,联合其他市场一致针对Uber,比如与很多东南亚公司进行数据共享,构建反Uber联盟。
随着Uber在全球市场扩张受阻,压力不断增大,再加上中间人两厢穿针引线,协调兼顾双方的面子和里子,最终使得滴滴在与Uber的合并谈判中获得平等地位,并掌握了相当的话语权。
这就是作战思路系侧翼战。滴滴用现金补贴Lyft的侧翼战是一种大胆的行动,就像一种赌博。侧翼战是一种奇袭,是完全出乎意料的,迫使对手做出反应和设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