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凡客成立,就赶上了中国服装行业的爆发。到2010年底,凡客平均增长速度超过500%。2011年,凡客把年销售目标定为60亿元,为了达成销售目标,凡客扩展了小家电、饰品等品类,甚至连拖把都卖。到2012年底,凡客库存积压高达20亿元。当年的陈年认为,只是凡客的管理出了问题,而没有意识到凡客正走在错误的方向上。2013年,凡客整体搬迁至偏僻的亦庄,据称是为了节约办公成本。
在经历了迷茫期之后,陈年痛定思痛,2014年3月,宣布二次创业,带着凡客”最好的白衬衫“杀了回来。尽管从12000人规模猛然缩紧到300人的落差大的令人瞠目,但崛起的中产家庭促力凡客,平均一天卖几千件,卖得好甚至两万件,陈年依旧有机会。
点评:时至今日,凡客的由盛转衰刺痛了多少梦想互联网创业的有志之士。从神坛跌落,再从一件衬衫开始做起,凡客二次创业,陈年坚决地和过去决裂。陈年曾经认为仅仅是管理出了问题,现在却大声疾呼“我曾经生产的服装都是垃圾,不想再凑热闹”、“所有筹热闹的公司都会烟消云散”。凡客的沉痛教训仅仅反映了一个简单而朴实的道理:未来商业一定要会回归本质——产品和服务,诶有好产品一切都是浮云,最终都会烟消云散!
作为年轻人最心水的潮品,new balance似乎当红不让。其实这个夯品潮牌在中国市场同样也有着心酸的过往。
1989年,New Balance进入中国市场,由于代理商私自扩大产量,降价销售,并抢注了"纽巴伦"的中文商标,New Balance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。2003年、2010年,New Balance两度发力,但在中国的销量都不乐观。
从2012年到2014年,New Balance为了清晰地传递品牌信息,决定重新定义品牌进行品牌重塑。New Balance实行产品线减法策略,主打慢跑鞋、复古休闲鞋、英产美产以及童鞋。针对每个系列的产品,都有精准的内容营销策略。其在中国内地的年销售额达到3位数的增长,门店数量也有1600多家。
在营销方面的推陈出新、内容方面的不断挖掘,也是新百伦得以迅速传播的原因。其中,定位年轻消费者的营销方式也都取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。
新百伦“成功复出”原因归结有三:
1、快速迭代创新
2、重视用户体验
3、注重内容营销
点评:New Balance的成功,不仅仅是内容营销的定制化、精准化,更重要的是前期对客户群体大数据的细分洞察、找准目标人群,可量化的精确市场定位,以及背后精准的营销体系保证和手段。这与MOTO再次返华的策略较为一致。
透过以上案例,不难发现传统品牌互联网化转型的再造新生之道:
首先,回归商业本质——产品和服务。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庞大的营销和社交红利,传统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商业思维遭受巨大冲击。尽管有“好酒”,如果不懂得利用互联网利器,照样有可能被消费者遗忘掉而消亡。对于服务业而言,则要回归到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。传统行业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平台,提出冗余的中间环节,更多地回归自身产品和服务,MOTO、苹果以及凡客分别从正反两面说明了这一问题。
其次,用户至上。传统品牌再造新生转型要有大格局,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社会,由规模化生产转型为个性化制造,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。未来,商业将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,用户至上真正发展成为一种商业基本原则。MOTO和新百伦推出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就是典型案例。
再次,打赢互联网化三大战役:卖货、聚粉、建平台。互联网化三大战役为易观在行业首提的传统企业转型理论。卖货,是指网络渠道提升销量,包括网络自销、网络分销和线下分销三个层面;聚粉,指极致产品聚粉丝。通过打造极致产品,着力于粉丝运营;建平台,则是创建生态建平台。建平台分别为强供应链B2C、服务型B2C或者O2O,区域B2C及产业B2B等四种切入点。